【铭记】北京民俗博物馆
历史沿革
元朝创建 北京岳庙的创始人是在元廷显赫一时的重要人物――玄教大宗师张留孙12481322。张留孙晚年见大都未有泰山神岳大帝之行宫,遂发愿筹资兴建。于延祐六年1319年在齐化门今朝阳门外买地,方欲涓吉鸠工,便于至治元年十二月1322年羽化。 此后嗣宗师吴全节12691346继承师志,发累朝赐金,于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大殿及大门,次年建西庑及四子殿,塑神像,敕赐额曰仁圣宫。泰定二年1325年鲁大长公主捐资修建后殿作为神寝。天历元年1328年文宗即位,公主进京朝贺,适值寝殿完工,文宗赐名昭德殿。 明清扩建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正统十二年1447年英宗修葺岳庙,五月开工,八月间落成。完工后,明英宗朱祁镇亲自撰写御制岳庙碑,将前殿改名岱岳,供奉岳山神,后殿改名育德,为岳大帝及淑明坤德帝后的神寝。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乾清宫太监偶因疾感,祷于岳庙,不久后痊愈。他见庙宇颓圮,乃出资命御马监太监张暹卢鼎等整修庙宇,八月动工,十一月完工,将大殿后宫西配殿廊庑各殿及神像祭器整饬一新。又见庙外居民嘈杂,遂建影壁一座,摒除亵秽;还在廊开凿水井,以济行人之渴;续建庙前西房十九间交与岳庙道士收管,勒石立碑,作崇整岳帝司神修蕞续基碑记。 明隆庆三年1569年,京都善士雷洪余和王盘王敏,督工雷清等领众捐资重修岳大帝七十六司等神像,一年后完工,立碑岳庙重新圣像碑记。 明万历皇帝的母亲尊号慈圣皇太后,笃信佛道,在京师内外广修寺庙,宫称之为九莲菩萨。1575年,李氏15451615将自己膏沐钱捐出,率领神宗神宗的弟弟潞王公主及诸宫御贵各捐资重修岳庙,命宫内掌事大太监冯保择内臣廉干者负责监工,一年后告竣,命张居正撰文敕修岳庙碑记。1585年,李太后诚献岱宗宝殿前大香炉,更换了七十六司前所有的香炉。神宗甚至在泰山南麓为母亲李太后修建祠堂,永远奉祀泰山之神。 万历二十年1592年,神宗在梦见到岳大帝,以为神赐,当即下令整饬庙宇。不但在寝殿左右加筑了配殿,在殿后添建了后罩楼,而且添置了庙门前的西两座过街碑楼,额曰宏仁锡福灵岳崇祠,工期用了整整一年。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内宫监总理太监马谦陈永寿卢升发愿添建庙前的琉璃牌坊,南北额曰秩祀岱宗永延帝祚。此时,岳庙的路部分已经具备了现有的格局。 到了清代,岳庙的大规模整修也都是由政府完成。清顺治八年1651年炳灵公殿重修。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岳庙因居民不慎而失火,次年,圣祖动用广善库金准备重修。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开工,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完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再次整修,工期一年。这两次重修,康熙乾隆皇帝特意御笔撰写碑文,满汉对照,刻石立碑,加盖亭阁,以示隆重。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岳庙第十七代道士马宜麟集善众之资修建廊的春秋殿,将廊与打通。重修西廊之斗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仓神殿,在马道口今金台路附设立了义园公墓,重修了芳嘉园的三义庙,还在岳庙内创办了义学,收容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至此,岳庙的基本格局已经具备。 民凋敝 1900年,京义和团在庙内江之殿前设坛武。民初年,军阀混战,岳庙屡遭庙内驻军的骚扰。时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给不继,渐趋衰落,仅靠出租房屋维持日常用度。建前夕,庙内已经破败不堪。一批山西学生到北京请愿,住在岳庙,将庙里的许多神像推倒砸碎,想从塑像肚子里找出些金银宝贝。其后,岳庙为机关学校所占用。岳庙就此关闭。沉寂了整整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