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原创徐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

  当年实拍

  实拍细节

  金缕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使用金缕1576克,玉片4248片经化验全部自新疆和田的白玉和青玉。1994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这件玉衣,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件玉衣?这件玉衣是如何发现和修复的?耀人眼目的玉衣主人到底是谁?

  各种已经发现的玉衣的规格参数

  一为什么会有玉衣?

  对玉的推崇

  缘于

  先民的自然崇拜,他们认为出自深山的玉是天地自然灵气的凝结。春秋战时代儒家占据了思想领域的主流,孔子将玉赋予了人格色彩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温润如玉。玉不仅是一种名贵的物质,还被赋予了抽象的情感属性。成了高贵美好品质的一种象征。

  汉代以前的贵族去世,口会放上珠玉之类的制品,大概是对鱼蚌含珠的一种模拟,寄托一种生生不息的理念。其含在逝者口的玉制品叫玉唅,后玉制品在贵族丧葬的用途扩大到整个面部。遗体的各个孔窍如耳鼻等均用玉制品堵塞,他们认为那样可以防止人的精气不外泄。

  后丧葬的玉制品应用到全身,到西汉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造工艺的提升,生了用于丧葬的玉衣。也就是说,金缕玉衣实际上是汉代贵族的殓服。

  汉代规则选择玉衣作为殓服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因为玉非常名贵,用玉衣敛葬因此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二玉性寒凉,对遗体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埃及的木乃伊是使用化学物质达到遗体防腐的目的,在化学工艺还不够发达的汉代人们能想到的首先是玉;三古人认为生活在水的龙龟鼍鳄等鳞甲动物,是长生乃至永生的。用金丝连缀玉片形成的殓服看起像是鳞甲,因此用玉衣敛葬也是寄托对长生的祈愿。

  当年修复现场1

  当年修复现场2

  当年修复之后

  二金缕玉衣的发现和修复

  1984年,徐州郊的一处工地上意外发现了一批汉代陶俑。专家顺着陪葬的陶俑军阵,找到狮子山的一处古墓。经过整整十年的调研和发掘找到了古墓入口,却发现原已有盗墓贼潜入古墓。盗墓者巧妙地移开了每块重达五六吨的塞石用堵塞入口的大石头当的一块,盗走了其大量金银制品。而对于金缕玉衣,盗贼们只是抽走了玉衣上的金丝,而将玉片遗留在墓地的入口处。

  为什么盗墓贼们不盗走玉制品和玉片呢?原是因为贵金属制品被盗之后,可以通过转制加工等方法消灭罪证。而玉制品不能熔化转制,转手或留藏的话极易留下犯罪线索。

  这对于金缕玉衣说,是不幸的万幸。

  采集回四千多块混杂着千年泥土的玉片后,专家团队花了两年多时间,耗资逾五十万人民币,经过清洗抛光补充连缀等多道工序,终于几完美地修复了这件宝级的金缕玉衣。

  据专家说,在汉代制作这件玉衣,除了材料成本,需要一个专业老道的工匠花二十年时间才能制成。

  那么这么一件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三楚王刘戊

  根据陵墓的发现和研究,对墓遗骨进行医学研究和人类学还原,专家确定逝者生前的身高肩宽等数据。金缕玉衣在修复过程,也运用了这些研究成果。同时,参考墓葬品和历史文献,也大致确定了金缕玉衣的主人属于西汉时的某个楚王。

  秦灭六后,因为其残暴统治爆发了农民起义。其项梁项羽叔父这支义军为了战争需要,寻找到隐匿在民间当牧羊人的楚贵族熊心,拥立为楚怀王此怀王为新的怀王,不是从前的楚怀王熊槐。项梁战死后,项羽为争夺权力的需要,杀掉熊心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之后刘项相争,项羽败于刘邦,刘邦将彭城作为刘姓诸侯王的封地。分封在彭城的刘姓诸侯王,便沿袭了楚王的叫法,彭城一诞生了十二位楚王。

  这件金缕玉衣到底是第二代楚王刘郢还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至今学界争鸣说法不一。

  第三代楚王刘戊参与了对抗西汉政权的七王之乱,不料被名将亚夫领导的军击败,刘戊被迫自杀。

  刘戊像

  当时汉代丧葬制度规定皇帝去世能用金缕玉衣,王侯去世只能使用银缕玉衣,否则即是僭越行为。对刘戊遗骨的还原证明刘戊体格非常健壮,有可能生前雄心勃勃,对自立称帝充满信心,故而提前为自己制造金缕玉衣。及至兵败梦碎,只能通过落葬时穿上金缕玉衣遂愿。

  结语

  金缕玉衣仅仅存在于两汉四百年间,到曹魏之时魏文帝曹丕予以废除,其理由是反对丧葬的奢靡,但更可能的原因是战乱分裂的三,其经济和工艺水已经远不如统一强盛的两汉。

  今天的人仍然像过去一样爱玉,玉文化深入人的骨髓,渗透到人的生活日常。

  金声玉润,金玉良缘,玉洁冰清,玉容花貌,冰肌玉肤,玉树临风,守身如玉,亭亭玉立,有眼不识金镶玉,化干戈为玉帛这些沿用至今的成语,无不展示了玉的美好和高洁品质。

  徐州博物馆的这件金缕玉衣,体现了汉代的辉煌灿烂,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当时也许沾染了鲜血权谋和奢靡色彩的玉衣,如今已是一件寻常百姓都能自由观赏的文物。

  这件金缕玉衣要让人们记取的,并不是那些终成黄土的千古帝王,而是背后制作发现修复它的凡的人们。

  向凡的耕耘者和创造者们,致敬!

  当年实拍于徐州博物馆的玉杯